大宝法王:大手印,就是无造作的将心放松 | 戒者录

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35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修「止」,现在是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在二十一世纪当中,若有时间作止的禅修,或许是很好机会,但也可能很难去修,为何说这「现在(二十一世纪)是修“止’的禅修的最糟情况」呢?因为各种娱乐、让我们散乱的因素,实在太多了,譬如网络、智能型手机等等,都可说是让我们散乱的因缘,因此许多人说,在二十一世纪,是不大可能做到「止」的禅修的,太困难了,机会大概是零。

为何如此说?因为修「止」的首要条件,就是「安住在寂静处」,对初学者而言,外在条件对他来讲是重要的,他必须先要到清净、寂静之地,再进一步去练习让心得到寂静之法,但以现况而言,要找到这样的寂静地,相对是困难的。

但是换个角度而言,二十一世纪也可以说是修止最好的时代,因为二十一世纪中,我们每人的生命都非常繁忙,生活中不论是工作或家庭的各种压力,也确实种繁多,很难让心静下来,但相对也因此更需要让心平静,这是二十一世纪的情况。

因此我们要做「止」的禅修时,例如大手印止的禅修,不一定要到寂静处,而是在生活中各种情况中,不论行走或坐时,二六之时(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都可以作止的禅修,这就是「大手印」的禅修教导我们的。

■大手印,就是无造作的将心放松
曾经有人问第三世法王噶玛巴说:“有没有不靠禅修就能成佛的口诀呢?可否请法王教导我?”这位弟子这样问,但其实这问题有点过份喔,不禅修就能成佛?怎么可能呢?不会有这样的方法的。

但第三世法王却说:“确实有『不用禅修就能成佛』的口诀,但告诉你也对你没用,因为就算我告诉你不用修的方式,你仍会刻意地想去修。譬如当我说『请你放松、自然安住在自心当中』,你不可能会这样做,仍会想要去『做』些什么,因此是不可能有用的。”

因此,所谓的「大手印禅修」,就是一种「无修」,不需要禅修、造作,但有时这样一讲,反而很难理解,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人总是想「做」些什么。

我们都知道,人的心如同猴子一般,总是习惯于这种去造作,想去做什么、想分析什么,总是停不下来,而带来很多麻烦。

因此就算老师告诉你一个法门,说这法门就是“放松”、“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跟你自己在一起就好”,但弟子一听,仍会觉得无法因此放松,因为我们太习惯于“不放松”,总是想要做些什么。若听到“什么都不用作”,反而会觉得不太放心,觉得这教法太简单了。

因此,为什么这种禅修很困难?就是因为它太简单、太容易了,我们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因此,当我们谈到「大手印」的修持时,就是改变我们平常的习惯、那些“总是想做些什么、想些什么”的造作习惯,而去进入一种不造作的、自然的安住状态,这就是「大手印」的禅修。

■禅修,就是「回到自然的状态」
修「止」的禅修时,方法是很多的,例如专注在自己呼吸上。很多人都喜欢这个方法,为什么呢?因为「呼吸」是很自然、平常就在做的事情,由于如此普通、平常,因此若能安住于此,本身就具有意义,代表「禅修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另外一件事情,而就是回到自然的状态」。

但是有些人在做呼吸禅修时,会太刻意,一心想着“喔!我在禅修”,结果连平常的呼吸也变得故意,太用力了,他们真的忘了,平常随时都在呼吸,因此就继续放轻松安住、专注在自然的呼吸上,仅仅是觉知着你的呼吸就好。

但我们却会想得太多,想说要用力呼吸等等,就好像打针一样,越是说不痛不痛,就会觉得越痛。

或许佛陀不要告诉我们「要放松」还好,越说「放松」,我们就越紧绷,或许说“不要放松!”我们反而会放松。有时光是听到「放松」,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紧绷、有压力,或许未来不再用「放松」两字。

还有我们都有「妄念」,当我们想专注在念头上、想安住在一个妄念上时,会觉得很困难,因为第二个妄念立刻出现,让我们无法安住在第一个上,搞乱了,心中还因此有些罪恶感。

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担心,当出现任何妄念时,就觉知着那个妄念,即使无法长久觉知在那个妄念上,也没有关系,就让妄念一个一个出现,觉知妄念的这种来来去去,就可以了。

■妄念生起时,单纯觉知它,妄念就会失去力量
同理,当我们谈到「止」和「观」的禅修时,两者之间是有次序性、因果关系的,这次序是不能混淆的。修持大手印禅修时,也会谈到「止观双运」,经典中会看到何谓「止」和「观」的各种解释,此处就不多说,仅以实际修持面来分享,譬如经典上讲得非常复杂,止有哪些禅修标准等等,那些我们就不多说。

要如何去修持「止观双运」?举例而言,当你生起妄念、生起嗔心时,对于这些念头,我们不必过于恐惧、不需刻意排除;同样的,也不需要去跟随或随之起舞。这里我们要看妄念的本质、自然状况是什么,心就觉知着这个念头,安住在本然状态中。

总之在念头生起的过程中,「觉知」至为关键,要去看着、觉照着这个妄念的本质。

但此时会谈到「妄念的本质」,此时不需要去分析“妄念的本质是什么?”只要很直接、直观的觉知着,不需要刻意去分析是否为空性等,就只是看着。

若能做到,任何妄念烦恼都会因此失去力量、如同失去靠山一般。如果妄念真有其实质,当然难以处理,但当你觉知它后,妄念就如同一个无凭无据的说谎者一般,就会变得越讲越无力、越讲越小声,慢慢地自己不见了。

因此,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时,不需要感到恐惧或紧张,只需单纯看着它,觉知着它生起的过程和状态,此时这个负面情绪就会变得像是个说谎者一样,因为被看穿了,你的负面情绪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就不再有力量,变得微弱。

当然我们还做不到「根除烦恼」,但当我们试图降伏负面情绪时,这种觉知会发挥很大作用。因此当大手印谈到「止观双运」修持时,当你安住心的本质中,同时觉知着,在心很平静中认识到妄念的本质,就是「止观双运」。

以上是谈到「戒定慧三学」的第三个「慧学」,也就是帮助我们根除烦恼、直接对治烦恼的方法,也就是「智慧」。

「智慧」不仅是一种理论和哲学,而是一种可以亲身体验,且必须经过实际经验而体会到的情况,这才是此处所谈的「智慧」。

■证悟大手印,需具备弟子的虔敬和上师的大悲
总之讲到「大手印」,在座大部分都是第十六世法王弟子,也亲近过很多噶举上师,包括很多我所恭敬的上师们,你们也是他们的弟子,我不需要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因此,你们可能比我还资深呢,我若在此装模作样的说着「大手印」,可能也不大好看,但因为课程上有此安排,因此我也在此分享了。

总之,所谓「大手印的证悟」,如同刚刚所谈,我们一般在世俗上,会努力做很多研究、分析等工作,但「大手印」很难藉由这些世俗途径来得到,大手印的证悟,必须具备「弟子的虔诚心」和「上师的大悲心」,才有可能成就。

下午有「八十四大成就者」的灌顶,这些大成就者们同样是具足了上师的大悲及弟子的虔诚,而以此得到成就。

但当我们在谈到藏传佛教的「上师」时,有时会讲得过于严厉,让人有点恐惧,感到有压力,不论是上师给的压力或自己想的,总之会有一些误解,觉得上师过于严厉,而让弟子心生恐惧。

■「上师」是最好的朋友,是自己心灵的一部分
其实「上师」就是「善知识」,是你可以非常亲近,并完全寄托的那种朋友,不是酒肉朋友,而是向善的、法上的朋友,而密乘上的指的「上师」,更是弟子百分百可以相信、寄托的挚友,我们在修持密乘、依止上师时,应该秉持这种观念,而不是对上师感到恐惧和害怕。

历史上有很多师徒关系的典范。在过去年代中,师徒关系非常亲近,每天会有一些佛法上的讨论,弟子会向上师报告修持状况,师徒之间是共同处理烦恼的关系,并不是上师高高在上、命令弟子要做这做那,要发誓等等,这样的师徒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此时的「上师」就有点类似你的一部分,不再是另外一人,而已经化为自己心灵的一部分了,我觉得这样的关系是很好且很重要的。

现在的师徒关系则会有一些问题,首先,上师不知在何处,距离很远,可能上师在亚洲、弟子在欧洲等;但讲回来,有时候,「外在的距离」并非重点,关键是「内心不能有距离」,不然即使身体在一起、心灵很遥远的话,也是毫无用处的。

师徒之间,不应该建立在一种压力、恐惧上,或想得过于复杂,师徒关系并不复杂。先讲至此,之后要给予四加行简轨的口传。

■四加行简轨口传
对于这个版本的四加行简轨,我先做一些简短介绍:传统上有一个长轨,相对于此,我们称现在要口传这个法本为「短轨」──作者,是一个神秘人物吧。

我当时会编撰这部四加行简轨,可能是为了我自己吧,有一年有法友请法,请我解释四加行,包括如何观修、念诵等,但当时课程只有三天,若以传统长轨而言,就算要念完都有点困难,更不用说解释,因此就想说,可能需要编辑一个短轨,对比较繁忙的行者或佛弟子学生,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去念诵长轨,因此相信短轨会对他们有些帮助吧!

我还是鼓励大家去做传统的、传统的四加行,而不要因为短轨是我编辑,就比较喜欢新的版本,一股风潮似的去修持我编撰的四加行,我还是鼓励大家去修持传统长轨,当然还是由你自行决定。下午会给予灌顶和皈依。

正文完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