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43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还敢邪婬吗?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
年轻的大学生、中学生,不再是艾滋病防控人群中可“忽略”的群体。近日,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调研报告,折射出专家的担心。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长率为40%,相当于每年以约1.5倍增长。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传播。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52例。而这些艾滋病病人,很可能就是你生活中甚至宿舍里擦肩而过的一个同学……你离艾滋病的距离就是这么近……
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多所学校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90%大学生普遍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防护和预防艾滋病。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李维(化名)只是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学生感染者中的一员。
尘埃落定在七个月前
4月份,正值论文答辩的关键时刻,李维收到了市疾控中心的确诊报告。HIV阳性,红色印章刺眼夺目。之前的侥幸证明是自我安慰的逃避。
一月份时,李维在一朋友建议下做了HIV检查初筛,“就是觉得去抽个血吧。”20分钟后,初筛结果下来。两道杠闪在眼前,脑子一片空白。“我也不怨他,要怪只能怪自己吧。”如今李维已接受感染的事实。
李维口中的“他”是在去年12月份旅行时认识的。2014年12月,成绩优秀的李维通过几轮面试,顺利保送到北京某高校读研。一身轻松,李维独自前往南方,提前兑现计划已久的毕业旅行。
在事先定好的青年旅馆,李维和一个男游客入住同一房间。男生二十三、四岁样子,自称从事销售工作,常来南方出差。两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天南海北闲聊,“最后聊到男女关系和性,男生给李维喝下了一杯饮料似的东西,李维顿时感觉欲火焚身,天旋地转。晕眩之中,与对方发生了关系。”
“小旅馆里非常简陋,没有准备安全套,也没有想过要采取安全措施。”再次联系时,李维已收到初筛报告。
李维再打电话过去,对方已不再接听。出于好奇,李维在网上检索对方号码。自动弹出的网页显示,对方是专门服务男性的性工作者。飞来横祸,李维愤怒异常,但也无可奈何,“我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报警。”李维只是给对方发了一条短信:你把我彻底毁了,但希望你好自为之,不要再去害人。
事实上,如李维一样的男性同性艾滋病传播比例正在逐年上升。一组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青年学生(15-24岁)艾滋病疫情当中,2014年至2016年,男性同性传播所占据比例分别为69% 、72% 、77%。
2018年1月,在青年学生(15-24岁)感染艾滋病疫情当中,男性同性传播所占据比例达到82%。也就是说,在全国总人口比例中仅占0.7%的同性恋群体,承包了全国82%的艾滋病感染率。同性之间发生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比异性高出131倍(在青年学生中)。
为什么同性恋群体感染艾滋病的概率达到如此恐怖的高?为什么同性恋群体大多是青年学生?除了婬乱和滥交,我们找不出别的原因。
“混乱社交圈”向校园渗透
据权威机构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的感染,都是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型之中发生的。吴尊友介绍,很多学生被社会人士所利用,通过这一途径,社会上的艾滋病开始向高校渗透。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
许多大学生由于结识了“不良”朋友误入歧途。
与李维相比,张明(化名)看到两道杠的检测结果时出奇平静。
10月4日还是5日,张明已经记不清初筛的具体时间。防艾志愿者张海龙所在的NGO每天有一辆车停在马甸桥附近,为市民提供咨询和检测艾滋病、免费发放安全套等活动。每隔三个月,张明会前往检测车检测一次。
唾液检测,20分钟就能出结果。“检测显示两道杠,疑似感染。”张海龙见到过很多感染者无法接受事实而崩溃,准备了一大堆话安慰张明。
“嗨,没事儿!”四个小时后,张明晃晃悠悠地回来了,称早料到了。张海龙惊讶于张明的“无所谓”。
“后悔有啥用,都是自己作的”。一个月后,张明笑嘻嘻地谈论自己的遭遇。大二时,张明开始和一名“同志”住在一起,但他并不知情。
“虽然我不排斥男性,但要不用‘那种东西’,我不会跟他发生关系”。张明所指的“那种东西”是新型毒品。
大二时有一次,张明前往该男性朋友家中时,对方拿出一种新型毒品,却撒谎告诉张明这是一种食物。张明在其引诱下,接过来闻了一下,“一下子就蒙了”。
“等我知道它的危害时,已经晚了”。回忆起第一次吸食新型毒品的好奇时,张明又恢复了理智。“又是同性恋又是毒品……”张明苦笑了一下。
混乱的“社交圈”让许多大学生忘记了洁身自好,大学生默默(化名)“中枪”则源于他们混乱的“社交圈”。
早在初中时,1994年生人的默默已听说“同志群体”,但不以为意。高中时有了喜欢的男孩子,默默“彻底理解了,并进入这个圈子”。
直至大学默默开始频繁地更换男朋友。通常情况下,在交友网站,默默和对方先视频聊天,合眼缘后约见面、约饭,最快和对方认识一天发生性关系。“基本上一个月会和几十位同志发生关系。而且每一位同志都是来者不拒,从来没有听过哪个同性恋说忠贞真爱过一辈子的”。
同性恋之间感情极不稳定,婬乱滥交已经成为常态。一夜情约会的概率比异性恋高出十倍不止。大部分受访同志表示,自己在认识新男朋友当晚不出意外就会发生关系。第二天多半就是留个联系方式就各奔东西寻找新对象。
而对于异性恋的采访结果却截然不同,31%的异性恋表示自己坚决反对婚前性行为。有87%异性恋受访者表示认识当晚就发生性行为绝对不能接受。“这简直就是禽兽行径,极度婬乱”。一位大二女生如是说。(新京报)
无法监控的感染者再传播
11月27日,在红丝带之家,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接听艾滋病患者打来的咨询电话。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一无所知,仍在无防护措施下与人发生关系。还有人在明知染艾情况下,继续与多人保持性关系。
张明租住的房子在北四环外,但他已很久没有回去了,而是辗转住在几位男性朋友家,“这家几天,那家几天”。张明没有停止和人发生关系,似乎还有些变本加厉的意思。“我不会告诉别人我有艾滋病。都是你们同性恋害我得艾滋病的,那我就多拉你们几个垫背”。
艾滋病人主动约会感染他人的新闻这几年也是屡见不鲜。有一位女生在和陌生男子发生性行为后,在生日当天收到了男子寄来的快递,打开看是一件寿衣,上面写着,欢迎加入艾滋病俱乐部。
北京市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介绍,从中心近几年接待检测的人群中可以发现,14-2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比越来越高,十四五岁的少年前来检测已不算稀奇。在去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北京佑安医院与北京市卫计委等单位,在三里屯组织的免费快速检测筛查活动中发现,前来检测的人群中,主要是男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多性伴者、公用注射器吸毒者等高危人群,其中男男同性恋者占据多数。LGBT群体最为常见。
艾滋病防治进校园活动
在北京某高校,红十字会学生社团想把同伴教育延伸到每一个班级,“但是和学校谈判结果是不允许,学校的态度是每个班级开始进行类似的培训有强迫意味,不能要求所有同学都对艾滋病防治感兴趣”,会长李美含直言。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社团负责人称,他们会在艾滋病日前后拉横幅、发传单、搞讲座,但这些效用并不明显。学校社团组织有时也开展一些自发形式的讲座,但参与的学生很难超过50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医院一保健医生介绍,学校每年都会在艾滋病日当天开展活动,“通常一个防艾讲座,只吸引七八名学生来听有高校学生社团曾想在防艾宣传上做一些尺度较大的图片,吸引更多人参加,担心学校通不过,因为,前几任社团负责人曾在学校尝试大规模发放安全套,也被学校提醒“收敛”。
《艾滋病防治条例》要求高校、中学等将艾滋病知识纳入相关课程。但记者调查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五所高校,发现设有“性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少有专门的防艾课程设置。
吴尊友建议,面对学生的性教育,应该建立从小学到高校的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小学时,应该开始学习男女性别差异等基本性教育知识;中学时,应该学习男女如何交往以及自我保护等普遍性的教育;大学阶段,从各个方面进行有个体差异的设立完备的咨询体系。”
“各个学校以讲座、开学第一课、选修课、必修课等课程设置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性教育。”吴尊友说,只有性教育知识夯实,在特定环境中,比如面对发生性行为的要求,学生们会做出正确的判断。